
格拉夫指南
探索格拉夫婚嫁指南
鑽石色澤指南
色澤是評估鑽石品質時的重要考慮因素,白鑽的璀璨光芒因無色而更加閃耀。鑽石的色澤與切割、淨度和克拉重量統稱為 4C標準,是評估鑽石品質的關鍵因素。
本指南將會介紹鑽石的色澤,並說明美國寶石學院(GIA)的鑽石顏色等級,以協助您挑選完美鑽石。
鑽石顏色等級是甚麼?
鑽石顏色等級是鑽石顏色分級的通用標準。從字母 D開始,並隨著顏色逐漸加深而一直排列至 Z(代表淺黃色、淺啡色或淺灰色)。
當鑽石的色澤越接近 Z級時,顏色會變得更明顯,影響鑽石的整體外觀。因此,鑽石顏色等級對評估白鑽的各種色澤特徵十分重要。最備受推崇的白鑽為完全或近乎無色,而大部分格拉夫美鑽的色澤也介乎D色至G色,為最稀有和最受歡迎的等級,因為它們能讓更多光線穿透鑽石,進一步加強鑽石的光芒。

美國寶石學院(GIA)鑽石顏色等級
GIA於1931年成立,是一間以寶石學研究聞名的非牟利公益機構。GIA透過分析、教育、寶石評級及制定全球品質標準,保障買家的權益。1950年代初,市場上有許多描述鑽石色澤的主觀術語,導致欠缺統一和準確性。因此GIA制定權威性的鑽石顏色等級或圖表。
這些術語包括以A、B和 C分級(以多個 A標示品質最好的鑽石),以及阿拉伯數字和羅馬數字,或「寶石藍」或「藍白色」等形容詞。為了避免混淆,GIA的專家決定制定統一的鑽石顏色等級系統,並以通常不會使用或與頂級鑽石無關的D級作為最高級別。
GIA的鑽石顏色等級(或鑽石顏色圖表)分為23個色級,再細分為以下五個子類別:
D – F: 無色
G – J: 近乎無色
K – M: 微黃
N – R: 極淺黃
S – Z: 淺黃
哪些因素會影響鑽石的顏色?
無色或白色鑽石通常由排列成晶格結構的碳原子組成,而有色鑽石則在形成過程中滲入微量元素,或因壓力、溫度和輻射照射造成結構異常,因而形成絢麗的色澤。
彩色鑽石的分級
彩色鑽石極為稀有,每10,000顆天然鑽石中僅有1顆呈現濃豔的色澤。評定彩鑽的級別是極為複雜和專業的過程,GIA會根據鑽石的顏色強度,將顏色分為「微」(Faint)至「深彩」(Fancy Deep)等級別。最稀有和價值最高昂的有色鑽石為「豔彩」(Fancy Vivid)級別,呈現深邃純淨的色澤,令人著迷。

鑽石切割對色澤的影響
不同的切割方式會影響鑽石色澤的觀感。與其他切割方式相比,圓形明亮式切割的琢面能讓更多光線穿過鑽石,使隱約細微的色彩變得較難察覺,因此會掩蓋鑽石的色澤。相比之下,祖母綠形等切割方式擁有修長的開放式琢面,更能突顯鑽石的天然色澤。
克拉重量對鑽石色澤的影響
鑽石的大小會影響我們對色澤的觀感。鑽石的克拉重量越重,表面面積就越大,使色澤的瑕疵也更明顯。因此,如果挑選的鑽石越大,便應該選擇較高的顏色等級,以保持無色或近乎無色的外觀。
挑選鑽石時,必須考慮形狀、鑲嵌方式和克拉重量與色澤之間的相互作用,因為每個因素都會影響我們對鑽石顏色的觀感。
格拉夫樂意提供專業意見,助您挑選最合適的珠寶作品。我們的鑽石專家會詳細解釋每種切割的特色和細微差別,以及這些特點如何影響鑽石的整體外觀。每一顆格拉夫美鑽都經過嚴格評估和檢測,確保鑽石在每個階段也完美無瑕,並符合美國寶石學院(GIA)制定的4C標準。
常見問題
根據GIA的鑽石顏色等級,F 或 G 級的鑽石屬於近乎無色。F 級鑽石近乎無色,僅含有極隱約的色澤,肉眼難以察覺。而G 級鑽石亦為近乎無色,但在受控的照明條件下仔細觀察,可能會呈現極微弱的黃色。
色澤會直接影響白鑽的整體外觀,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因素。無色或近乎無色級別的白鑽能夠更徹底反射光線,光芒更加璀璨,因而深受歡迎。
GIA對白鑽採用的顏色分級標準從 D 色(無色)到 Z 色(淺黃色或啡色),根據鑽石是否呈現顏色分為不同的等級。鑽石顏色分級過程包括在受控的照明條件下評估鑽石。
白鑽的顏色可見度視乎顏色等級而定,屬於無色和近乎無色(D至J級)的鑽石在肉眼觀察下通常為無色。然而,鑽石的顏色等級越低,特別是超過近乎無色的範圍時,內含的顏色就會變得更明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