瑰麗伊始

璀璨鑽石人生

珠寶歷史學家 Vivienne Becker寫道,勞倫斯‧格拉夫懷著對珍稀寶石的熱愛和生意頭腦,從倫敦東部躍身世界舞台,成為與皇室貴族、國家元首和文化先驅看齊的人物。

60多年前,勞倫斯‧格拉夫首次來到倫敦著名珠寶區哈頓公園 (Hatton Garden)施耐德工場工作,從此與鑽石結下不解之緣,並醉心追求永恆的美鑽。他憶述:「15歲那年我開始當學徒,同時在中央藝術和工藝學校上課。」他說:「我一直對鑽石深感著迷,凝望這些閃亮的鑽石時,我總會仔細研究寶石的淨度和切割方法。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成為了我終身的興趣。我深信投身鑽石行業是我的使命。」

「我一直對鑽石深感著迷,我深信投身鑽石行業是我的使命。」

不過,當了三個月學徒之後,雇主就跟年青的勞倫斯‧格拉夫說他永遠成不了大器,難以在業內有所作為。

事實證明,這一番話不但沒有嚇怕他,反而成為一種激勵。他說:「我沒有放棄,反而意志更加堅定。」勞倫斯‧格拉夫的敏銳觸覺與幹勁,推動他不斷往上爬。「我的家人非常勤勞,我也一樣,做任何事也懷著必勝的決心。」

勞倫斯‧格拉夫在18歲時便創立第一家公司。之後他開始與經驗豐富的珠寶商合作。「合作了一段時間後,我建議大家正式建立業務,並成為合作夥伴,設立工場和開始維修珠寶。」勞倫斯‧格拉夫的創業天賦、洞悉先機的慧眼與冒險精神,為他奠定成功的基礎。不久後,他便遇上一個難得的機會——他說服一位鑽石商先收取60英鎊,然後為他供應33顆小鑽石。我把戒指賣給英格蘭北部的一家珠寶店。回到倫敦之後,珠寶店的東主打電話給我,說他已經把戒指賣出,並想馬上訂購另一枚。」

他因此深受啟發:「我想出其他方法,打造令人夢寐以求的獨特戒指。我以六顆鑽石環繞中央的鑽石,四周再鑲嵌12顆鑽石,製作共有19顆鑽石的戒指製作全鑽款式後,我開始採用祖母綠、紅寶石和藍寶石。」他於1960年創立格拉夫珠寶,兩年後在倫敦開設第一家零售店(其後再開設第二家),而當時的珠寶業仍然以批發和工場為主。行業的文化也極度守舊,銳意設計創新珠寶的勞倫斯‧格拉夫因而被標籤為異類。

勞倫斯‧格拉夫積極開拓全球客源,因此決定在1967年開展多趟旅程,把自己的設計帶到世界各地,發掘商機。

這次十分成功,之後我便經常到各地舉辦展覽,反應熱烈。勞倫斯‧格拉夫承認在事業發展的道路上,他一直運氣不錯。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「勤奮與熱情」,這些也是成功的關鍵。自此,格拉夫成為享譽全球的品牌。其後,格拉夫策略性地在世界各地開設珠寶店,繼2000年在摩納哥巴黎大飯店開設第一家英國境外的珠寶店後,格拉夫目前在全球已有 50 多家珠寶店。


「勞倫斯‧格拉夫曾經處理的珍貴鑽石比當代、甚至任何時期的珠寶商都要多。」

勞倫斯‧格拉夫非常重視遇見的每一位客人:「在我的事業生涯中,我非常幸運地遇見了一些很有趣的人,當中不乏皇室貴族、商賈名流和舞台巨星。」他高興地表示,這些都是他工作上的意外收穫。「我和很多客戶成為了朋友,這種關係更延續到下一代,我的兒子方施華和他們也是朋友,這樣一來,我們更像是一家人。格拉夫是一門家族生意,每位光臨珠寶店的客人都是我們家的一分子。他們購買我們熱愛的珠寶,我們視珠寶如子女般疼愛,每一件作品也獨一無二,我們致力呈獻雋永不朽的珍品。」

人們常說勞倫斯‧格拉夫曾經處理的珍貴鑽石比當代、甚至任何時期的珠寶商都要多。這些絕美寶石既有充滿歷史色彩的瑰麗美鑽,也有全新開採、注定成為傳奇名鑽的頂級鑽石。

投身珠寶業60年間,勞倫斯‧格拉夫榮獲多項殊榮,不但四度獲得英女皇企業獎(Queen’s Awards to Industry),更在英女皇壽辰當天獲授予官佐勳章,這些榮耀至今仍然令他興奮不已:「由成立格拉夫至今,我對鑽石的熱情與渴求始終如一。我深信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人,因為我每天都能欣賞鑽石的美態。」勞倫斯‧格拉夫尊重鑽石的傳統,也樂於分享他的建樹,因為即使格拉夫的業務更多元化和遍及全球,格拉夫仍然是一家家族企業,在業界傲視同儕。這份優良傳統,使格拉夫的寶石和珠寶珍品繼續成為世界上最無與倫比的瑰麗珠寶。

Vivienne Becker:

Vivienne Becker是珠寶史權威、得獎記者兼《金融時報》旗下雜誌《How to Spend It》的特約編輯,也曾撰寫有關珠寶的各類文章,包括《The Impossible Collection of Jewellery》、《Fabulous Costume Jewellery 》和《格拉夫》等。

瀏覽更多傳奇名鑽

《Graff》特刊

《GRAFF》精裝特刊的所有銷售收益將撥捐FACET基金會。特刊通過精美的圖片,深刻獨到的文章和個人反思,道出格拉夫的傳奇故事。